杨子峰教授获第十七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
2023-07-05987近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公布了《关于表彰第十七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获奖者的决定》,实验室副主任杨子峰教授获第十七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是学校第三位获此荣誉的科学家。
杨子峰教授 杨子峰教授目前担任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 ,获广州市高层次领军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和广州市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中青年创新人才奖,作为团队骨干成员获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牌、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药理与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药抗病毒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世界卫生组织(WHO)流感专家组人H7N9、H5NX风险评估委员、日本流感研究者学会荣誉会员,中成药审评专家顾问委员会成员和广州市第十六届市人大代表。 杨子峰教授在实验室开展科研 杨子峰教授致力于呼吸疾病中西医结合药理学研究,通过多学科集成交叉创新,在呼吸道病毒诊断和关键技术开发、病毒发病机制、中西医结合防治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 在临床防治方面,较早精确揭示人H7N9和H5N6禽流感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规律,助力2013年-2015年广州地区人H7N9禽流感重症/危重症病例治愈率达85.7%,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治愈率(52%),取得人H7N9和H5N6全球最高救治率的成绩。 在中西医结合抗病毒研究方面,系统建立了兼具症状表型、病毒复制和炎症发展与人模拟性较好的动物模型(小鼠、雪貂和树鼩),适用于抗流感中药的评价与研发成果入选国自然优秀成果选编。构建了贴近临床的流感病毒和流感嗜血杆菌单一感染或共感染COPD小鼠模型,应用于冬虫夏草、玉屏风散和连花清咳等名贵中药和中药大品种的药理和机制研究,并指导了玉屏风散预防AECOPD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在新冠病毒肺炎防控科技攻关方面,杨子峰教授带领团队做出了重要贡献。研制了抗病毒和抗炎兼具的新冠病毒野生株及Omicron等变异株的体外细胞模型及K18-hACE2转基因小鼠致死肺炎模型,利用该模型体系从中药连翘中发现并证实连翘苷为抗广谱抗新冠病毒活性单体,并阐释了调控宿主过度炎症紊乱为连翘苷治疗新冠病毒肺炎潜在作用机制,已获得国家药审中心新冠单体一类创新药连翘苷II 期临床试验批准,并于2022年9月份完成连翘苷治疗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II期临床试验研究并证实连翘苷具有治疗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作用。 作为新冠中医药专班组成员,应用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同步筛选策略开展抗新冠中药筛选和研发,从逾3000种中成药、经验方、组分/单体中筛选出一批具有直接抑制新冠病毒和炎症因子过度表达的中药及组分,并进一步通过多组学分析阐明新冠病毒与宿主互作的分子机制及药物潜在治疗靶点,全力支持临床救治和研发一线。作为抗病毒药理及Ⅱ/III期临床研究负责人,分别领导进行抗新冠1类创新化药来瑞特韦(我国第1个3CL靶点单药,2023年3月批准上市)研发,及抗新冠1.2类中药新药KD-1的研发(完成Ⅱ期临床,拟开展III期),为抗新冠中药新药研发做出突出贡献。 率领团队指导了全国5亿例新冠大筛查,覆盖31省份,总结疑似病例检测思路;将防控经验转化为立体筛查体系,推动国内首个全集成新冠检测移动式实验室成立,并在2021年广东本土 “5.21” 新冠疫情中投入使用,指导“猎鹰号”气膜实验室的组建及使用,为广州抗疫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020年国内新冠疫情暴发后,杨子峰教授火速组建新冠疫情预测团队联合人工智能团队,结合卫生检验学、流行病学、人工智能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成功创建并运用COVID-2019预测模型,成功分析早期国内疫情未来走势,为政府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数据。随后该模型在我国“动态清零”政策下,对全国16个省市疫情新发地进行了准确预测,准确率介于5%-15%之间,为区域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新冠疫情预警预测工作受到科技冬奥领导小组、多个省市和部门的肯定和认可。 杨子峰教授在科技抗疫一线工作 广东省丁颖科技奖是为激励我省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强国伟大事业,继承和发扬我国著名科学家丁颖献身科学的精神和优良品质,表彰奖励为我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经省政府批准而设立的社会科技奖励。